第三十六章 滨城砺刃-《始于“足”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晨跑!沿海公路,十公里!最后到达的五人,早餐减半!”

    没有讨价还价,队伍在朦胧的晨光中开始奔跑。

    海边的清晨凉爽,但十公里对大多数队员仍是考验。

    付晨调整呼吸,努力跟上节奏……

    耿斌洋虽然加速能力一般,但中长跑和耐力却是几人中最好的一个,5公里后仍然保持着均匀配速,如同精密仪器。

    张浩在后面大口喘着粗气道:

    “呼呼……我说老耿你倒是等等我们啊,你这中长跑水平是不是有点变态啦!!”

    “谁特喵的知道了呢,呼……这老小子现在半程马拉松1小时40分钟就能跑完,呼……”

    芦东在张浩身后拽着张浩的训练服道

    “你特喵的别拽我了,我可不想只吃半份早饭!!”

    张浩用手巴拉着芦东道……

    跑完回来,所有人如同从海里捞出。早餐时,那最后到达的五人看着别人碗里满满的食物,只能默默啃着半个馒头,眼神幽怨。于教练坐在不远处独自用餐,对这边的哀怨视而不见……

    上午的训练课,直接进入技战术环节。

    于教练极其强调整体移动和防守协同。他叫停训练的频率高得吓人。

    “付健生!你的左路为什么和中卫线脱节超过五米?等着对方前锋在你和丛庆之间开派对吗?”

    “丛庆!你是木头吗?你是除了门将的最后一名防守球员,指挥防线!喊出来!让所有人知道你的位置!”

    “邱明!传球之后立刻跑位接应,不是站在原地欣赏你的传球!”

    “张浩!回防!前锋的第一道防守线就是你!别冲过去就结束了!不要让我再看到你在对方进攻时散步!”

    他的吼声充斥着训练场的每一个角落。队员们最初有些无所适从,但在反复的捶打和纠正下,防守时的呼应多了,跑位开始有了默契,整体阵型的保持也越发稳健。

    高强度的训练持续了一整天。当结束的哨声吹响时,不少队员直接瘫倒在草皮上,连手指都不想动。

    于教练站在队伍前,看着横七竖八的队员,冷哼道:“这就受不了了?才刚开始!”

    说完于俊洋走向场边,众人面面相觑,不知道又要迎来怎样的风暴……

    只见于教练从场边的角落里搬出两个大保温箱,打开一看,里面是满满一箱冰镇好的绿豆沙,另一箱则是切好的西瓜。

    “DL天气湿热,容易中暑。喝完绿豆沙,吃点西瓜,解暑降温。”

    他的语气依旧平淡,但话语里的内容却让所有队员愣住了。

    “还愣着干什么?要我喂到你们嘴里?”

    于教练眉头一皱。

    队员们这才反应过来,欢呼一声围了上去。冰凉的绿豆沙滑入喉咙,甘甜的西瓜滋润着干渴的唇舌,这一天的疲惫仿佛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关怀驱散了不少。

    “教练……您什么时候准备的?”

    芦东啃着西瓜,含糊不清地问。

    “少废话,吃完赶紧回去休息,明天六点照常集合。”

    于教练挥挥手,转身走出训练场,留下一个依旧挺拔却似乎柔和了几分的背影。

    第二天的进攻套路的演练。

    于教练对前锋线的要求同样毫不留情。

    “张浩!你的跑的是快,但跑位太死了!除了耿斌洋和芦东,别人根本没法给你传球!”

    “芦东!射门要冷静!不是每次都需要发力爆射!”

    “耿斌洋!你的传球时机要再精准一点!快零点五秒,慢零点五秒,效果天差地别!”

    于俊洋亲自示范跑位,讲解如何利用场地宽度,如何拉扯对方防线,如何在高压逼抢下出球。他的专业素养和对细节的把握,让队员们即便在挨骂中也不得不心生佩服。

    一次进攻配合,芦东接到耿斌洋直塞球,巧妙扣过防守队员,拔脚怒射,球应声入网。动作一气呵成,极为精彩。

    “好球!”

    连旁边的队友都忍不住喝彩。

    于教练却吹停了比赛,走到芦东面前,面无表情的道:

    “这球,你处理得还可以。”

    芦东刚露出一丝笑意。

    接着于俊洋话锋一转继续道:

    “但是!你扣球之后,为什么不多带一步,调整到更舒服的右脚?你用的是左脚,虽然进了,但角度和力量都不是最佳!如果面对的是更优秀的门将,这种球很可能被扑出!细节!细节决定成败!再来一遍!”

    芦东脸上的笑容僵住,默默跑回位置。队员们面面相觑,对于教练的“吹毛求疵”有了更深的认识……

    傍晚,终于迎来了短暂的自由活动时间。

    队员们如同放出笼的鸟儿,迫不及待地冲向基地外的海滩。金色的沙滩,蔚蓝的大海,落日的余晖将海面染成一片瑰丽的橙红。

    “大海!我来啦!”

    张浩第一个脱掉上衣,怪叫着冲向海浪,然后被一个浪头拍翻,呛了好几口海水,狼狈地咳嗽着爬起来,引来众人哄堂大笑……

    耿斌洋和上官凝练正隔着屏幕分享DL的海风和CC市的夕阳。

    “老耿,又在这‘望妻石’呢?”

    张浩湿漉漉地跑过来,抓起一把沙子抛向耿斌洋身

    “滚蛋。”

    耿斌洋笑骂一句,收起了手机,

    “我是在构思新的战术,于教练今天讲的防守层次,我觉得可以应用到小说里。”

    耿斌洋接着道

    “得了吧你,我看你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。”

    芦东也凑过来,一屁股坐在旁边的沙滩上

    “说真的,于教练虽然狠,但真有东西。我感觉这几天,咱们像换了个队。”

    张浩接着说道

    “关键是信任。以前我们更多靠个人能力,现在感觉身边随时都有队友,心里踏实。”

    芦东接着张浩的话道

    “丛庆进步很大。虽然经验还欠缺,但敢于喊话和指挥了。”

    耿斌洋看向正在和付健生打水仗的丛庆

    “于教练骂出来的呗。不过这小子确实抗压。要是我被这么骂,估计都得哭了!!”

    张浩耸了耸肩……

    接下来的日子,训练强度有增无减。

    于教练引入了更多结合球的体能训练、小范围高压逼抢、定位球攻防演练。他似乎不知疲倦,永远第一个到训练场,最后一个离开。他的吼声成了训练场的背景音,他的严格要求成了队员们的日常。

    但队员们也开始逐渐适应这种节奏。付晨在守门员专项训练中,扑救反应和选位有了明显提升。后防线在付健生、李志刚、丛庆、陆超的磨合下,默契度增加。中场乔松、陈龙飞、邱明的传导和控制更加稳健。前锋线芦东、张浩、耿斌洋的配合也愈发炉火纯青……

    集训第一周周末,迎来了第一场教学赛,对手是DL市的一支传统高中强队——DL八中。虽然对手是高中生,但作风顽强,技术扎实。

    于教练在赛前布置战术时言简意赅:

    “对手年轻,冲击力强,但经验不足。利用我们的身体和经验优势,控制中场,耐心传导,寻找机会。防守注意协防保护,不要轻易失位。”

    果然,金融学院凭借逐渐磨合成型的整体打法,以3:1较为轻松地取胜。芦东梅开二度,张浩锦上添花,耿斌洋送出两次助攻。

    第二场教学赛,对手是DL海事大学,一支以身体对抗和长传冲吊见长的球队。于教练的要求是:

    “适应高强度身体对抗,做好二点球保护,利用技术优势控制局面。”

    这场比赛身体对抗异常激烈。芦东和对方中卫的每一次争顶都像火星撞地球,中场乔松和陈龙飞也陷入了肌肉森林的绞杀。金融学院一度很不适应,场面被动。

    关键时刻,付晨高接低挡,多次化解险情。于教练在场边不断呼喊,提醒防线保持距离,注意保护。下半场,金融学院逐渐适应了节奏,由耿斌洋利用个人能力,连过两人后,在禁区外突施冷箭,打入一记世界波,最终1:0小胜。

    两场胜利,过程虽有波折,但结果令人满意。更重要的是,队员们在于教练的调教下,战术执行力、防守韧性和应对不同风格对手的能力,都有了显著提升。团队的自信心在实战的磨砺中悄然生长。

    终于,迎来了本次集训的重头戏——对阵DL财经大学的教学赛。

    赛前的气氛明显不同。于教练召开了详细的战术会议,反复研究对手的比赛录像。

    然后指着显示屏道

    DL财经的特点非常鲜明:技术细腻,整体传控能力强,前场小范围配合默契,核心是他们的10号球员,组织调度、传球威胁极大。他们的弱点是防守相对并非无懈可击,两个边后卫助攻上去后的空当,以及高空球防守是我们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于俊洋制定的策略是---防守时,中场积极逼抢,特别是限制对方10号的出球,后卫线保持紧凑,减少身后空当。进攻时,要敢于利用张浩的速度,打对方身后,传球要简洁快速,避免在中场过多纠缠!!!

    比赛在DL财经大学的主场进行,看台上坐了不少主场球迷,气氛热烈。当双方队员入场时,那股大赛当前的紧张感扑面而来。

    随着主裁判的哨音,比赛开始!

    果然,比赛一开始,DL财经就展现了他们强大的控场能力。皮球在他们脚下流畅地传递,金融学院的队员们被迫陷入不断的防守和奔跑中。

    对方10号球员确实名不虚传,他的跑位、接应和传球极具威胁,多次用精准的直塞和长传调动金融学院的防线。邱明和陈龙飞在中场的拼抢非常吃力,乔松也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入防守。

    第十五分钟,对方10号在中路拿球,一个漂亮的假动作晃开邱明,随即送出一记穿透性极强的直塞球,打穿了付健生和李志刚之间的空当,他们的前锋快速插上!

    “我的!”付晨大吼一声,果断弃门出击。

    对方前锋在付晨封堵前的一刹那,选择挑射!

    皮球越过付晨的头顶,朝着球门飞去……
    第(2/3)页